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范甑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zèng

范甑

拼音fàn zèng

注音ㄈㄢˋ ㄗ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范釜。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参见“ 范冉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规范,德行端正。

详细解释

  • 范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范”是指模范,榜样的意思;“甑”是指古代用来蒸煮食物的一种器具。范甑合在一起,形象地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为规范,德行端正,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使用场景

  • 范甑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规范。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向这个榜样学习。

故事起源

  • 范甑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子路问曰:‘甑有范乎?’孟子曰:‘有。’子路曰:‘何如?’孟子曰:‘君子之行也,甑有范焉。’”这段对话中,孟子用“甑有范”来形容君子的行为规范和品德高尚。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范”和“甑”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品德端正,行为规范,真是个范甑之人。2. 他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范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范”字和“甑”字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范字在甑字上方,表示范甑之人的品德高尚超越一般人。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范甑,大家都很喜欢他。2. 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向范甑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 高中生:范甑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拆字解意

范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