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徵辞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ēng

徵辞

拼音zhēng cí

注音

繁体徵辭

基本解释

  • 1.证验其言辞;责问。《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 杜预 注:“言语相恨,当明徵其辞以审曲直。”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 荷兰 大惊,徵辞於 成功 。”
    2.引证古人言辞。 唐 韩愈 《送牛堪序》:“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

基本含义

  • 徵辞是指徵询意见或徵求才能的辞章。

详细解释

  • 徵辞是由“徵”和“辞”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徵”指徵询、徵求,“辞”指辞章、书信。徵辞形容徵询意见或徵求才能的辞章,是向他人请教或徵求帮助的一种方式。

使用场景

  • 徵辞常用于书信、公函或正式场合中,表示对对方意见或才能的徵询。可以用于请教专家、寻求帮助、徵求意见等方面。

故事起源

  • 徵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们常常需要请教或徵求他人的意见和才能,以便更好地处理事务。因此,徵辞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书信或辞章形式,用于向他人请教或徵求帮助。

成语结构

  • 徵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徵”为动词,“辞”为名词。

例句

  • 1. 他写了一封徵辞给教授,请教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2. 公司经理向员工发送了一封徵辞,徵求大家对新产品的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徵辞”分解为“徵”和“辞”两个字来记忆。其中,“徵”可以联想到徵求、徵询的意思,而“辞”可以联想到辞章、书信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记忆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徵辞相关的成语,如“徵求”、“请教”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一封徵辞给老师,徵求她对我的作文的修改意见。2. 初中生:我通过徵辞向同学请教了数学题的解法。3. 高中生:我给大学教授写了一封徵辞,希望能得到他的指导和建议。4. 大学生:我通过徵辞向专家请教了关于我的研究课题的意见。5. 成年人:我给公司领导写了一封徵辞,徵求他的建议和支持。

拆字解意

徵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