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鼎足而立在词典中的解释
dǐngér

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dǐng zú ér lì ㄉㄧㄥˇ ㄗㄨˊ ㄦˊ ㄌㄧˋ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杨晋叔 夫人, 郭氏 也。父名 郭羲 ,与 陈秀 皆 飞虹 同时人,鼎足而立者也。”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基本含义

  • 指三个或多个势力、地位相当的人或事物并列,平衡发展,互不相让。

详细解释

  • 成语“鼎足而立”源自于《左传·隐公三年》:“鼎足以立。”鼎是古代用来煮饭的三足大锅,足以立,意味着稳固和坚定。这个成语比喻三个或多个势力、地位相当的人或事物并列,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竞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多个势力平衡发展的局面,也可用来形容多个对手势均力敌的竞争关系。

故事起源

  • 成语“鼎足而立”的故事起源于《左传·隐公三年》。当时,鲁国的隐公面临着三个强大的邻国——晋国、齐国和宋国的竞争和威胁。隐公希望鲁国能够与这三个国家并列,平衡发展,互不相让。于是他说:“鼎足以立。”这个成语由此而来,成为形容三个或多个势力并列的局面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主语+鼎足而立

例句

  • 1. 这三个大国在国际上鼎足而立,相互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平衡局面。2. 在这个行业中,这三家公司一直鼎足而立,竞争激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鼎足而立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三个鼎足并立的大锅,象征着三个势力平衡发展的局面,互不相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平衡、竞争相关的成语,如“势均力敌”、“竞争激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三个同学在班级里鼎足而立,都是班级的优秀学生。2. 初中生: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两个队伍鼎足而立,比分一直很接近。3. 高中生:这三所大学在录取分数线上鼎足而立,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