笆茅
拼音bā máo
注音ㄅㄚ ㄇ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芒的俗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芒》:“芒,《尔雅》作莣。今俗谓之笆茅,可以为篱笆故也。”
基本含义
- 笆茅是指竹子和芦苇,比喻质朴、朴素的生活方式或言行。
详细解释
- 笆茅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笆指的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篮子,茅指的是芦苇。笆茅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和芦苇的自然朴素之美。因此,笆茅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朴素、简单,不张扬也不浮华。
使用场景
- 笆茅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或者品味,强调追求简单、朴素、不浮夸的生活方式。可以用来表达对于物质追求不多的人或者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推崇。
故事起源
- 笆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大宗师》一章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一个名叫笆篱的人进行了一次对话。笆篱是一个贫穷而朴实的农夫,他过着简单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与财富。庄子通过与笆篱的对话,表达了对于朴素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成语结构
- 笆茅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或者宾语。
例句
- 1. 他的生活过得很笆茅,没有奢华的装饰和繁琐的事务。2. 她喜欢简单的生活,追求笆茅的品味和生活方式。3. 这个小村庄的居民过着丰富而笆茅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笆茅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农夫手里拿着一个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篮子,他身边有一片茂盛的芦苇。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笆茅的基本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生活方式、品味相关的成语,比如“朴素”、“淡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笆茅编的篮子去野餐。2. 初中生:他的穿着和言行都很笆茅,没有任何浮夸的追求。3. 高中生:笆茅代表了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