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息
拼音dài xī
注音ㄉㄞˋ ㄒ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懈怠偷闲。《汉书·于定国传》:“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録於君。”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四方其平,士有怠息,来覲来斋,以馈黍稷。”
基本含义
- 指懒散、懈怠,不勤奋努力。
详细解释
- 怠息是由“怠慢”和“休息”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意思是懒散、懈怠,不勤奋努力。形容人们对工作、学习或其他事情不认真、不努力,偷懒、敷衍塞责。
使用场景
- 怠息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懒散怠慢、不要偷懒敷衍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懒散表现、学习中的不努力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认真、不负责任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怠息的故事并不常见,但“怠慢”和“休息”作为独立的词语都有相关的故事。怠慢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怠慢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休息的故事则有很多,比如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度休息而错过了事业的发展机会。这两个词的结合形成了“怠息”。
成语结构
- 怠息是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合而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对工作怠息懒散,经常拖延任务的完成。2. 学习需要付出努力,不能怠息敷衍。3.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怠息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怠息这个成语:1. 将怠息拆分为怠慢和休息两个词,理解其含义。2. 将怠息与懒散、不努力等词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怠息相关的成语,如怠工、怠忽职守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怠息懒散,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2. 初中生:老师批评他怠息敷衍,对待学习不够认真。3. 高中生:他之前一直怠息不前进,后来意识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