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皷
拼音hé gǔ
注音ㄏㄜ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河鼓 ”。
基本含义
- 指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的合称,也用来比喻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的景象。
详细解释
- 河皷是由长江和黄河两个最大的河流组成的成语,其中,“河”指长江,“皷”指黄河。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壮丽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气势恢宏、浩大的场面。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水势汹涌、气势磅礴的场景,如形容大雨倾盆、人山人海等。
故事起源
- 河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巴蜀列传》中的一段记载。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巫山的人,他在长江和黄河之间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堤坝,以防止两条河流的洪水泛滥。通过巫山的努力,长江和黄河的水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后来,人们就用“河皷”来形容这种气势磅礴的场景。
成语结构
- 名词+名词
例句
- 1. 大雨倾盆,犹如河皷一般,把整个城市淹没了。2. 人山人海,人们挤得像河皷一样,场面非常壮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河皷”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长江和黄河的水势奔腾不息,形成壮丽的景象,然后把这个场景与成语的发音“hé gǔ”联想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的形象,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加深对“河皷”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下午的暴雨把学校周围的街道淹成了河皷。2. 初中生:在游览长江时,我看到了壮丽的河皷景象。3. 高中生:演唱会上,人山人海的观众让整个场馆变成了河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