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昽
拼音cōng lóng
注音ㄘㄨㄙ ㄌ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葱曨”。明丽貌。 唐 杜甫 《往在》诗:“镜奩换妆黛,翠羽犹葱曨。” 宋 苏轼 《江郊》诗:“江郊葱曨,云水蒨绚。” 宋 苏轼 《和归园田居》序:“晚日葱曨,竹阴萧然,时荔枝纍纍如芡实矣。”
基本含义
- 形容景色明亮、清澈,光线明亮而清晰。
详细解释
- 葱昽是由“葱”和“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葱”表示色彩鲜艳、绿意盎然的样子;“昽”表示明亮、清澈的样子。合在一起形容景色明亮、清澈,光线明亮而清晰。
使用场景
- 葱昽一词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特别是春天的自然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明亮、清澈的样子。
故事起源
- 关于葱昽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
成语结构
- 葱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春天来了,大地一片葱昽,美丽极了。2. 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葱昽的山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葱”和“昽”两个字的形象与明亮、清澈的景色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景色的成语,如“明媚”、“碧绿”等,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的湖水像一面葱昽的镜子,美丽极了。2. 初中生:清晨的阳光照在河面上,一片葱昽,让人心旷神怡。3. 高中生:登上山顶,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下呈现出葱昽的景象,美不胜收。4. 大学生:夜晚的星空蔚蓝而明亮,如同一幅葱昽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