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断舌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shé

断舌

拼音duàn shé

注音ㄉㄨㄢˋ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割断舌头。古代的一种肉刑。《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后汉书·崔寔传》:“昔 高祖 令 萧何 作九章之律,黥、劓、斩趾、断舌、梟首,故谓之具五刑。”

基本含义

  • 指因害怕或紧张而说话结巴、口齿不清。

详细解释

  • 断舌是形容人在紧张或害怕的情况下,说话结巴、口齿不清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由于紧张而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

使用场景

  • 断舌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公众演讲、面试、辩论等正式场合中紧张到说话结巴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平时生活中因为紧张或害怕而说话结巴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断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义是指在演讲时发音不清楚、口齿不清。后来逐渐引申为因为紧张或害怕而说话结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官员在朝廷上演讲时紧张害怕的情景有关。

成语结构

  • 断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断”和“舌”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因为紧张断舌,无法回答问题。2. 在面对大庭广众时,他总是断舌,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断舌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准备演讲,但由于紧张而说话结巴,像是舌头被断掉了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断舌相关的成语,例如“结舌”、“舌绽莲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太紧张了,一上台就断舌了。2. 初中生:他在面试时因为紧张而断舌,无法回答问题。3. 高中生:演讲比赛时,我紧张得断舌,讲得一塌糊涂。

拆字解意

断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