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辞章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āng

辞章

拼音cí zhāng

注音ㄘㄧˊ ㄓ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韵文和散文的总称。
    (2) (名)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
    [构成]
    偏正式:辞(章
    [例句]
    讲究辞章。(作宾语)

英文翻译

  • 1.(韵文和散文总称) poetry and prose; prose and verse

详细解释

  • ◎ 辞章 cízhāng
    (1) [poetry and prose]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1).诗文的总称。《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晋 之辞章,瞻望 魏 采。”《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贺 ﹞七岁能辞章。”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若夫言语之縟为辞章,千名百体,不胜浮矣, 韩 欧 虽挈之於古,然而益趋於文也。” 清 刘大櫆 《徐崑山文序》:“余性喜为辞章, 崑山 亦舍是无以为好。”
    (2).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

基本含义

  • 指辞章是指文辞章法,用来形容文笔优美,修辞华丽的文章。

详细解释

  • 辞章源自于《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仁”字意为“仁德”,而“辞章”一词中的“辞”指的是言辞,而“章”指的是文章。因此,“辞章”一词用来形容文章的修辞手法巧妙、文笔优美。

使用场景

  • 辞章一词通常用于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用来形容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文笔的优美。可以用于赞美一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价值。

故事起源

  •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句话被后人用来形容文章的修辞手法巧妙、文笔优美。因此,“辞章”一词就衍生出来,用来形容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文笔的优美。

成语结构

  • 辞章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辞章绝伦,读起来让人陶醉。2. 这篇诗歌运用了许多辞章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辞章”与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文笔的优美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文学、修辞学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辞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的故事真有辞章,我听得津津有味。2. 初中生:这篇作文的辞章运用得很好,读起来很有感觉。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辞章非常精美,真是一部经典之作。

拆字解意

辞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