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聩
拼音gǔ kuì
注音ㄍㄨˇ ㄎ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汉 枚乘 《柳赋》:“小臣瞽聵,与此陈词,于嗟乐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剧谈则方战而已屈,临疑则未老而憔悴。虽菽麦之能辩,亦奚别乎瞽聵哉?”
基本含义
- 形容盲目无知,愚昧无知。
详细解释
- 瞽聩是由“瞽”和“聩”两个词组成的。瞽指盲人,聩指聋人。瞽聩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既盲又聋,无法看见和听见外界的事物,也就意味着对事物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瞽聩在成语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盲目无知,愚昧无知。
使用场景
- 瞽聩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事物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缺乏了解,毫无根据地发表意见或做出决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清晰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缺乏正确判断。
故事起源
- 瞽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这篇文章中。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庄子去见齐宣王,王问他对政治有什么看法。庄子回答说:“臣闻瞽瞍之视,聩聵之听,民犹之然,岂惟王哉!”庄子用瞽聩来比喻人民对政治的认识和了解,表达了人民对政治的无知和盲目。
成语结构
- 瞽聩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形容词“瞽”和“聩”都有自己的意义,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义。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完全瞽聩,一点都不了解。2. 这个人虽然是个专家,但对这个领域也是瞽聩一样,没有任何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瞽聩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盲人和一个聋人一起走路,他们无法看见和听见周围的事物,表示他们对外界缺乏了解和认识,就像一个瞽聩的人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大对瞽聩的理解。比如,可以学习与瞽聩相关的成语,如瞎子摸象、聋子听雷等,来进一步理解盲目无知和缺乏了解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就像是一个瞽聩一样,一点都不清楚。2. 初中生:他在班上总是发表一些瞽聩的观点,很多同学都不认同他。3. 高中生:这个人虽然是个学霸,但对这个领域也是瞽聩一样,一点都不懂。4. 大学生:不要像一个瞽聩一样对待新事物,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