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弦而倒
拼音yìng xián ér dǎo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īng xián ér dǎo ㄧㄥ ㄒㄧㄢˊ ㄦˊ ㄉㄠˇ
应弦而倒(應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晋书·杨济传》:“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 射之,应弦而倒。”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基本含义
- 形容对外力或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像弦一样随之变动或动摇。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外篇·应帝王篇》中的一句话:“人之应物也,不可胜应也,不可不应也。”意思是人对于外界的影响,应该像琴弦一样随之变动,而不可胜过或不可不变。后来,这个成语演变为“应弦而倒”,形容人对外力的反应非常敏感,像琴弦一样随之变动或动摇。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思、态度或立场非常柔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种事物或观点的态度很容易改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在古代,弦乐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而琴弦的材质和张力会影响音乐的演奏效果。因此,人们把人对外界的反应比喻为琴弦,形容人对外力的反应非常敏感,像琴弦一样随之变动或动摇。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连词+动词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意见总是应弦而倒,缺乏独立的判断力。2. 这个领导对外界的批评总是应弦而倒,没有自己的主见。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弦乐手在演奏琴弦时,根据外界的力度和节奏来调整弦的张力,产生不同的音调。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应弦而倒”表示对外界影响敏感、随之变动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文化,以及其他类似成语的用法和故事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的情绪总是应弦而倒,看到别人哭他也会跟着哭。2. 初中生:她的观点总是应弦而倒,别人一说什么她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立场一直都很坚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应弦而倒。4. 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应弦而倒,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