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铃解铃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xì líng jiě líng ㄒㄧˋ ㄌㄧㄥˊ ㄐㄧㄝ ˇ ㄌㄧㄥˊ
系铃解铃(繫鈴解鈴)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二三:“ 金陵 清凉 泰钦法灯禪师 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 法眼 独契重, 眼 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 眼 举前语问,师曰:‘繫者解得。’”后因用“繫铃解铃”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由谁去解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繫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黄绣球》第五回:“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繫铃解铃,原须一人。”
基本含义
- 比喻犯错误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而指责别人。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系”、“铃”和“解铃”。其中,“系”指的是系住,表示固定不动;“铃”是指钟铃或警铃;“解铃”是指解开铃声,即停止铃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他会将错误归咎于别人,以此来转移他人对他的注意和责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意承担自己错误后果的人,他们往往会通过指责他人来转移焦点和责任。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工作中的责任推卸、家庭中的争吵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故事中有一个人偷了一只钟,但被抓住后他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别人偷了钟。他的借口是,他听到有人敲钟声,所以他也去敲了一下,结果钟就落在了他的手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为了逃避责任,会不择手段地指责他人。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动词和名词组成,动词“系”表示固定不动的意思,名词“铃”表示钟铃或警铃,动词“解铃”表示解开铃声,即停止铃声。
例句
- 1. 他明明是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反而对别人大声指责,真是典型的系铃解铃。2. 当他被抓住偷窃时,他选择了系铃解铃,将责任推卸给了其他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系铃解铃”与一个人偷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那个人在被抓住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别人偷钟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比如“推卸责任”、“转移焦点”等,了解更多关于责任和诚实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明明没有做错,可是老师却说我做了,这真是系铃解铃。2. 初中生:他明明是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反而对别人大声指责,真是典型的系铃解铃。3. 高中生:当政府官员被曝光贪污时,他们常常采取系铃解铃的方式,将责任推卸给下属或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