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瑟
拼音dǒu sè
注音ㄉㄡˇ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抖索,颤抖。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家家都用木柱子、大石头死顶住门,全家人抖瑟着挤在一起。”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不安。
详细解释
- 抖瑟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抖指颤抖,瑟指古代乐器瑟琴。抖瑟原本是指弹奏瑟琴时手指颤抖,后来引申为人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不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寒冷的天气中颤抖,或者因恐惧而害怕得不安。
故事起源
- 抖瑟最早出现在《诗经·鄘风·出其东门》一篇中,原句为“狐裘披之,公车驱之,杀伐之,以蕃殖之;抖瑟琴之,聊假寐之。”意思是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国君驱使人民出征战争,结果导致人民生活困苦,无法安稳地睡觉。其中的“抖瑟琴之”就是指人民因为恐惧而睡不安稳,而后来这个词语就被引申为形容人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不安。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天气太冷了,他站在外面抖瑟。2. 他被老师点名批评,抖瑟地站起来道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抖瑟与寒冷或恐惧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因为寒冷或恐惧而颤抖不安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寒冷或恐惧相关的成语,例如“战战兢兢”、“惴惴不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天气太冷了,我站在操场上抖瑟。2. 初中生:考试前,我抖瑟地背诵了一遍知识点。3. 高中生:演讲比赛前,我抖瑟地等待我的轮次。4. 大学生:走进考场,我抖瑟地期待着考试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