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催
拼音hán cuī
注音ㄏㄢˊ ㄘ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去信催促。 清 曾纪泽 《拣员补参赞各缺疏》:“惟有同知衔候选知县 杨书霖 ,经臣叠次函催,始肯出洋,已於七月十九日行抵 巴黎 使署。”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却说《夜读抄》经我函催后,遂由 小峰 送来,仍是《语丝》本,然则原稿之已经不见也明矣。”
基本含义
- 函催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催促信函的发送或者催促来信的回复。
详细解释
- 函催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函指的是信函,催指的是催促。函催可以用来形容催促信函的发送或者催促来信的回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示某人急切地期待着一封信函的到来,或者迫切地希望对方回复自己的信件。
使用场景
- 函催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以下场景:当你急切地期待着一封重要的信件的到来时,可以说你在函催。当你催促对方回复你的信件时,也可以使用函催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函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快速通讯工具,信函的传递需要时间。当人们急切地期待着一封信函的到来时,他们会不断地催促邮局或信使,希望能够尽快收到消息。因此,函催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函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我已经函催了好几次,但还是没有收到他的回信。2. 他急切地等待着一封重要的信函,每天都在函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函催这个成语与催促信函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催促邮局或信使送来重要的信件。可以将函催这个成语与急切等待回信的情感联系起来,想象自己迫切地希望对方回复自己的信件。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函催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和信件传递的历史。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信函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书香门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幼儿园:小明生日快到了,他函催着妈妈给他买生日礼物。小学生:我写了一封信给朋友,函催着他快点回复我。中学生:我函催了好几次,但还是没有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学生及以上:我急切地等待着导师的回信,每天都在函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