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莽
拼音zào mǎng
注音ㄗㄠˋ ㄇ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因焦躁而鲁莽行事。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耀武》:“他卖弄百步穿杨,自逞强,使 屠程 燥莽、燥莽,攀弓箭搭上丝韁,连射去三矢齐响。”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性格急躁、粗暴,行事鲁莽不谨慎。
详细解释
- 燥莽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燥意为急躁、激动,莽意为鲁莽、粗暴。形容人的性格急躁,行事鲁莽,不注重细节和谨慎。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某人的性格或行为粗暴、鲁莽,缺乏耐心和细致。
故事起源
- 据说,燥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之矢,斯可射蒙也。矢之矢之,矢矢然矣。蒹葭之矢,斯可射燕也。矢之矢之,矢矢然矣。”这段诗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景,箭矢飞快地射出去。后来,人们将箭矢射出去的短暂、急躁的动作比喻为人的性格或行为粗暴、鲁莽。
成语结构
- 燥莽由形容词“燥”和“莽”组成。
例句
- 1. 他做事太燥莽了,总是不考虑后果。2. 这个项目需要细心的人来负责,不能让燥莽的人来做。
记忆技巧
- 可以把“燥莽”这个成语与“急躁、粗暴”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小说或观察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脾气很燥莽,经常发脾气。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太燥莽了,没有认真考虑策略。3. 高中生:老师批评他做事太燥莽,需要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