赂息
拼音lù xī
注音ㄌㄨˋ ㄒㄧ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行贿以求息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丙又教邑子反噬甲,发其阴谋,而教甲赂息。”
基本含义
- 赂息指用贿赂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或利益。
详细解释
- 赂息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年》:“赂息耳目。”意为通过贿赂来控制人们的耳目,使其听从自己的指示。赂息的手段多为贿赂、收买,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
使用场景
- 赂息通常用于指责或批评某些人用不正当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或利益。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通过贿赂来腐蚀他人的耳目。
故事起源
- 赂息一词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政治斗争。在古代,一些权贵和官员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常常采取贿赂手段来控制他人。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赂息”,并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赂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赂”和“息”。
例句
- 1. 这位官员利用赂息的手段来控制下属,实在是可耻。2. 他通过赂息的方式获得了高官厚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赂息”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赂”字与“贿赂”联系起来,表示贿赂的手段;而“息”字与“控制”、“维持”联系起来,表示通过贿赂来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或利益。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政治斗争、权力斗争相关的成语,如“权谋”、“明哲保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赂息的方式让同学们帮他做作业。2. 初中生:政府官员利用赂息的手段来控制媒体报道。3. 高中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不惜使用赂息的手段来对付竞争对手。4. 大学生:某些公司利用赂息手段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资源。5. 成年人:一些政治家通过赂息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