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弛
拼音bū chí
注音ㄅㄨ ㄔ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懈怠松弛,不尽责。《梁书·武帝纪中》:“且翫法惰官,动成逋弛,罚以常科,终未惩革。”
(2).拖欠。
基本含义
- 指放纵、松懈,不严格要求自己。
详细解释
- 逋弛是由动词“逋”和形容词“弛”组成的成语。逋指逃避、逃走,弛指松懈、不严格。逋弛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不严格要求自己,放纵自己,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者不按时完成工作。
使用场景
- 逋弛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不按时完成任务或者不遵守规定。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懒散态度,也可以用来自嘲自己的懒惰。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父偃在一次狩猎中,看到一只大鹿,但是他却没有射击,而是坐在马上看着鹿逃走。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射击,主父偃回答说:“我看到鹿的逃避动作,就像我在工作中逃避辛苦一样。”从此,逋弛这个成语就有了“放纵、松懈”的含义。
成语结构
- 动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他工作逋弛,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2. 学习逋弛会影响你的成绩,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自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逋弛的发音“bū chí”与“不努力”进行联想,因为逋弛的意思就是不努力,放纵自己。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逋弛相近的成语,如“懒散”、“怠惰”等,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写作业,所以我逋弛了,没有按时完成。2. 初中生:我逋弛了几天,没有复习,结果考试成绩很差。3. 高中生:我逋弛了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准备高考,现在后悔莫及。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自由,但不能逋弛,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