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慕尼黑政策在词典中的解释
hēizhèng

慕尼黑政策

拼音mù ní hēi zhèng cè

注音ㄇㄨˋ ㄋㄧˊ ㄏㄟ ㄓㄥˋ ㄘ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本含义

  • 慕尼黑政策是指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困难时,采取妥协或退让的策略。

详细解释

  • 慕尼黑政策源于1938年的一次历史事件。当时,英国和法国为了避免与纳粹德国发生战争,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慕尼黑政策,意味着为了维持和平和避免冲突,愿意做出让步。

使用场景

  • 慕尼黑政策可以用于描述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困难时,选择退让或妥协的策略。例如,当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激化时,一方可以选择采取慕尼黑政策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故事起源

  • 慕尼黑政策的起源是指1938年英国和法国在慕尼黑会议上对纳粹德国的妥协和退让。当时,德国要求兼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同意了这一要求,但结果却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行为埋下了伏笔。

成语结构

  • 慕尼黑政策是由“慕尼黑”和“政策”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慕尼黑”指的是慕尼黑会议,而“政策”表示一种策略或方法。

例句

  • 1. 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我们应该避免采取慕尼黑政策,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2.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选择了慕尼黑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慕尼黑政策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慕尼黑会议的历史事件。可以将慕尼黑政策与妥协和退让的含义联系起来,通过反复阅读和使用这个词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慕尼黑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可以了解二战前国际政治的发展和战争的原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玩游戏时,如果遇到比我强的对手,我会选择采取慕尼黑政策,以避免输得太惨。2. 初中生:面对考试中的难题,我会尝试采取慕尼黑政策,先解决简单的题目,再处理困难的部分。3. 高中生:在班级竞选中,如果碰到强劲的对手,我可能会选择慕尼黑政策,与对方合作,共同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

拆字解意

慕尼黑政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