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义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

正义

拼音zhèng yì

注音ㄓㄥ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正义 zhèngyì
    (1) [justice]∶公正的、正当的道理
    主持正义
    (2) [exact implication]∶正确的含义,古时多用做书名,如《五经正义》
    (3) [just]∶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
    正义的战争

近义词

  • 公理、正理

反义词

  • 罪恶、邪恶

英文翻译

  • 1.(公正的道理) justice
    2.(公正的) just; righteous
    3.(正当的或正确的意义) (of a language or writing) proper [correct] sense

详细解释

  • (1).公正的、正当的道理。《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朱德 《过图门江怀朝战》诗:“奋起援 朝 倡正义,雄师百万復 开州 。”
    (2).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 汉 桓谭 《抑讦重赏疏》:“屏羣小之曲説,述五经之正义。”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 清 范家相 《三家诗拾遗·韩诗》:“《齐诗》 匡衡 一疏,似与 鲁 説不同,而《诗》之正义,亦未明辨以晳。”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説正义而已矣。”
    (3).公道正直;正确合理。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是以 范武 归 晋 而国姦逃, 华元 反朝而 鱼氏 亡。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之。” 毛泽东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
    (4).旧时指经史的注疏。如 唐 代 孔颖达 等有《五经正义》, 张守节 有《史记正义》。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坚守正义、不畏强权、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

详细解释

  • 正义凛然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时,能够坚守正义、秉公执法,毫不畏惧,表现出威严和庄重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公正的法官、坚定的律师、正直的人士等。

故事起源

  • 正义凛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庄公问左师:“贤者之士,其贵颜色与?”左师回答:“正色而已矣。”这里的“正色”指的就是正义凛然的精神风貌。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副词

例句

  • 1.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他正义凛然地为自己辩护。2. 这位法官一直以来都以正义凛然的态度审理每一个案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正义凛然”这个成语与坚定信念、勇敢无畏的形象联想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义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正义凛然的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正义凛然的警察,保护人民的安全。3. 高中生:正义凛然的人应该勇敢站出来,为社会不公之事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