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上樽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àngzūn

上樽

拼音shàng zūn

注音ㄕㄤˋ ㄗㄨㄣ

繁体

基本解释

  • 同“ 上尊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非常值得尊敬。

详细解释

  • 成语“上樽”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樽是古代盛酒的容器,上樽意味着能够站在主人的身边,为主人倒酒,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服从。因此,“上樽”形容人品高尚、行为端正,非常值得尊敬。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表扬他人时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一个叫子罕的人在宴会上站在主人身边,为主人倒酒,表现出非常谦逊和尊敬的态度。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语“上樽”。

成语结构

  • 上樽的结构是“上”+“樽”,表示站在主人身边为主人倒酒。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品德高尚的人,真是个上樽的好人。2. 在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公正廉洁,是个上樽的公务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主人身边,为主人倒酒,表示他的尊敬和服从,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以身作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个上樽的好老师,他总是耐心地教我们知识。2. 初中生:我父亲是个上樽的好人,他对待每个人都非常友善。3. 高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个上樽的学生,他总是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4. 大学生:我的导师是个上樽的教授,他对待科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拆字解意

上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