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刻
拼音mù kè
注音ㄇㄨˋ ㄎ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刻。蒲剧《薛刚反朝》第二场:“托付 阳河 大事,目刻进京。”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目光敏锐、观察细致入微。
详细解释
- 目刻是由“目”和“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目”表示眼睛,指的是人的视觉能力;“刻”表示刻画、描绘,指的是人的观察能力。目刻形容一个人的目光敏锐,观察力细致入微,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判断事物。
使用场景
- 目刻一词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观察事物、判断情况时非常细心、敏锐。例如,在工作中,一个目刻的人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有眼力的人。
故事起源
- 目刻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宰相李斯,他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一只狐狸躲在草丛中,而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李斯因此被赞赏为“目刻之士”,成为古代称赞观察力敏锐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目刻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目刻之人,总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2. 她的目刻之眼,让她在市场竞争中总能够抓住商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目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刻刀在眼睛上刻画细节,表示他的目光敏锐,观察力细致入微。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观察力、洞察力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目刻的理解和应用,如“目光如炬”、“洞若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目刻的小侦探,总能够找到丢失的东西。2. 初中生:她的目刻之眼,让她在考试中总能够发现题目的陷阱。3. 高中生:他具有目刻之能,能够准确判断人的性格和动机。4. 大学生: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她的目刻能力非常出色,总能够观察到他人的微妙变化。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目刻”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