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定谳在词典中的解释
dìngyàn

定谳

拼音dìng yàn

注音ㄉㄧㄥˋ 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定谳 dìngyàn
    [decide on a verdict] 定案;定罪(谳:议罪)

详细解释

  • (1).指司法上的定案。谳,议罪。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文华在阴司说情》:“ 京 与婢皆伏罪不敢置辩。将定讞矣,忽报 赵尚书 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春间将 和珅 定讞时,已明降諭旨,凡依附 和珅 者,概不必株连。” 许地山 《凶手》:“从来人命关天关地,岂有没个尸亲来告,只凭两个光棍一告,便成定谳。”
    (2).犹定论。《龚自珍全集·语录》:“千古论 晦庵 者,当以 陈同甫 对 孝宗 之言为定评定讞,此外不足较也。” 郭沫若 《石鼓文研究·再论石鼓文之时代》:“ 马 氏既远道以鸿文驰教,并谆谆以‘不吝往復,俾此物时代竟成定讞’相劝勉。”

基本含义

  • 确定判罪或定案,确定事物的真相或结果。

详细解释

  • 定谳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定”表示确定,第二个字“谳”表示判罪或定案。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确定事物的真相或结果,特别是在法律领域中用得较多。

使用场景

  • 定谳通常用于描述法律程序中的定案或判罪过程。也可以用来形容确定某个事物的结果或真相,例如在调查研究、争议解决、科学实验等领域中。

故事起源

  • 定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本用来形容司法判决的过程。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定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定”和宾语“谳”组成。

例句

  • 1. 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审判后,法庭最终定谳了嫌疑人的罪行。2. 这个科学实验经过多次验证和分析,才能定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定谳的发音“dìng yì”与“定案”联想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另外,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案例和故事,加深对定谳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法律相关的成语,如“定夺”、“裁决”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定谳了小明的作业是最好的。2. 初中生:经过多次讨论和投票,我们终于定谳了班级活动的日期。3. 高中生:法庭经过长时间的审判,最终定谳了被告人的罪行。4. 大学生:这个科学实验经过多次重复和数据分析,才能定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拆字解意

定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