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头
拼音mán tóu
注音ㄇㄢˊ ㄊ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祭神用品。以面粉包肉为人头形,故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馒头青白团》:“蛮地以人头祭神, 诸葛 之征 孟获 ,命以麵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馒头》。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粗野、蛮横,不讲理。
详细解释
- 蛮头是指人的头脑和行为粗野、蛮横,不讲理。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粗暴、不文明,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修养和礼貌。
使用场景
- 蛮头一词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为粗鲁、蛮横,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企业等不遵守规则、不顾及他人利益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蛮头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在古代,蛮族常常以其粗鲁、蛮横的行为著称。因此,人们用蛮头来形容行为粗鲁、蛮横的人。
成语结构
- 蛮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蛮头,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太蛮头了,完全不重视员工的意见。3. 他的蛮头行为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和反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蛮头”一词。将“蛮头”联想为一个人粗鲁、蛮横的头脑和行为,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蛮头相关的成语,如“蛮不讲理”、“蛮横无理”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蛮头,老师经常批评他的行为不文明。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很蛮头,完全不顾及对手的感受。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的蛮头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