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头搭脑
拼音lián tóu dā nǎo
注音ㄌㄧㄢˊ ㄊㄡˊ ㄉㄚ ㄣ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表示整个;全部。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那菩萨连头搭脑都喫了,还有什么肯不肯?”《何典》第十回:“偶在 撮合山 边经过,恰被 罗刹女 下山撞见,便拿出熄火罐头罩来,一声响,把他连头搭脑罩住。”亦作“连头带脑”。《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 越椒 挽弓先发一箭,恨不得将 养繇基 连头带脑射下河来。”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连贯、紧密,无缝连接。
详细解释
- 连头搭脑是形容两个事物或两个行为之间紧密相连、无缝连接,没有间隔或中断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无法分割开来。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连头搭脑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紧密,无法分割的情况。比如,两个人的思维或行为高度一致,可以说他们的思维连头搭脑;两个物体连接得非常紧密,没有缝隙,也可以形容为连头搭脑。
故事起源
- 连头搭脑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紧密联系的描述而形成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连头搭脑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连头”表示事物之间连接紧密,无缝衔接,“搭脑”表示事物之间没有间隔或中断。
例句
- 1. 这两个人的思维连头搭脑,总是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2. 这两个机构的合作非常紧密,可以说是连头搭脑的。3. 这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连头搭脑,没有任何疏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两个事物或行为之间紧密相连、无缝连接的形象来记忆连头搭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的思维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无法分割的线,或者想象两个物体紧密相连,没有任何缝隙。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同时,你还可以学习成语的故事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