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漉囊在词典中的解释
náng

漉囊

拼音lù náng

注音ㄌㄨˋ ㄌㄨˋ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漉巾。指葛巾。 清 钱谦益 《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诗:“帽簷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簫笑此身。”

基本含义

  • 漏网之鱼、逃脱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漉囊源自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原文是“漉水之鱼,不可得而腐也”,意为漏网之鱼,不会被捕捉而腐烂。引申为逃脱的人或事物,不会受到惩罚或追究。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犯罪分子、逃犯或其他逃避责任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逃避惩罚或追究的事物。

故事起源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在第五十六回中,诸葛亮用“漉水之鱼,不可得而腐也”这句话形容刘备的弟弟刘禅,表示他逃脱了杀身之祸。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漉囊”。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个漉囊之鱼,一直逃避法律的制裁。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漉囊,总能逃过法律的追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漉囊”与“逃脱”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漏网之鱼逃离渔网,表示逃离惩罚或追究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逃避责任、逃犯有关的成语,如“逍遥法外”、“逃之夭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没有完成作业,他是个漉囊,总是逃避责任。初中生:那个逃犯一直在漉囊,警察一直找不到他。高中生:政府官员逃避贪污指控,成了漉囊之鱼。

拆字解意

漉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