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布素在词典中的解释

布素

拼音bù sù

注音ㄅㄨˋ ㄙ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布衣素服。布指质地,素指颜色,形容衣着俭朴。《宋书·礼志二》:“皇后终除之日,不宜还著重服,直当释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学传四·李燔》:“被服布素,虽贵不易。”
    (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分。《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劝我废,我以布素时生,復长子,望其渐改,隐忍至今。’” 宋 范仲淹 《蔡公墓志铭》:“某自布素从公之游,见公出处语默,无一不善。”
    (3).借指平民。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自公卿以逮布素,皆欢然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中。”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想、言行纯朴、朴素无华。

详细解释

  • 布素一词源于佛教,原意为佛教徒的修行中,不追求华丽和繁杂的外表,而是注重内心的纯净和朴素。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形容人的思想、言行纯朴、朴素无华。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夸赞人的品德纯朴、不虚伪、不张扬,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简单、朴实无华。

故事起源

  • 关于布素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但与佛教修行和佛教思想密切相关。

成语结构

  • 由“布”和“素”两个字组成,形容人的思想、言行纯朴、朴素无华。

例句

  • 1. 他的为人一向布素,深受大家的喜爱。2. 这个小村庄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过着布素的生活。3. 她的穿着打扮很布素,不喜欢花哨的衣服。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布”字代表朴素的布料,而“素”字则代表纯净无华的素食,从而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素昧平生”、“素未谋面”等,拓宽对于朴素、纯净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布素的同学一起玩,他们不会欺负我。2. 初中生:我希望能过一种布素的生活,不被物质所迷惑。3. 高中生:她的写作风格很布素,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很打动人心。4. 大学生: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的为人布素,从不拿自己当回事。

拆字解意

布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