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砒霜
拼音kǒu fú pī shuā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港大成功研发口服砒霜治癌 逾百血癌病人康复
摘要
口服砒霜是由香港大学成功研制出的治疗白血病的处方药物,成为首只完全由香港研发的处方药物,并且香港大学已为口服砒霜取得“美国国家专利”。
口服砒霜-研发药物
砷剂(砒霜)
香港大学医学院成功研发成处方药物口服砒霜,是首只完全由香港研发的处方药物。超过100名血癌病人服用及接受治疗后,已经康复。 香港大学医学院表示,适当份量砒霜的潜在毒性,可被解除,服用后对心脏的副作用,可以大大减低。除血癌外,也可用于治疗淋巴癌等其他癌症。
香港大学已为口服砒霜取得“美国国家专利”,校方正研究为发展中国家病人提供免费口服砒霜。
口服砒霜-治疗原理
中医药中使用砒霜治疗一些肿瘤疾病,特别是急性脊髓白血病的实践也得到了证实。这种血液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遗传因子突变而产生畸形蛋白质,白血球的正常产生与死亡就会受到干扰。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证实,砷的三氧化合物能够使得畸形蛋白质产生自我消灭的能力,从而使白血球的生长恢复正常。
一些医生还认为,砷的三氧化合物对病人的副作用小于常规的化学疗法。砷的三氧化合物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诸如淋巴癌、前列腺癌或子宫癌的临床实践。
口服砒霜-背景知识
毒性物质
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它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误食中毒。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药物作用
尽管砒霜无疑是一种“一级”毒药,但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砒霜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能够起到很多作用。历史上,早有将砷化合物用以治疗昏睡病、肺结核、皮肤病等顽疾的记载。
砒霜的使用已经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在治疗一些寄生性的疾病时,仍然少不了砒霜的帮助。
基本含义
- 比喻无法拒绝或接受的痛苦或不幸的事情。
详细解释
- 口服砒霜是由“口服”和“砒霜”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口服”指的是服用药物,而“砒霜”则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无法拒绝或接受的痛苦或不幸的事情,就像服下砒霜一样令人痛苦。
使用场景
- 口服砒霜通常用来形容遭遇到令人痛苦或不幸的事情,无法逃避或改变的境况。可以用于形容一些不愉快的工作任务、艰难的决策、困难的处境等。
故事起源
- 关于口服砒霜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砒霜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口服砒霜可以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这个成语的形象意义就是指遇到令人痛苦或不幸的事情,无法摆脱或改变。
成语结构
- 口服砒霜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口服”作为动词短语,表示服用药物;“砒霜”作为名词,表示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
例句
- 1. 我们必须口服砒霜地接受这个失败的结果。2. 面对困难,我们只能口服砒霜,勇敢地面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口服砒霜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一个无法拒绝或接受的痛苦或不幸的事情时,就像是被迫口服了一剂剧毒的砒霜,令自己痛苦不堪,无法摆脱。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成语的起源、用法和含义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苦口婆心”、“刻骨铭心”等。这些成语都有着形象的意义,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考了个零分,真是口服砒霜啊!2. 初中生: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简直是口服砒霜。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只能口服砒霜,努力备战。4. 大学生:找工作真的很难,面试失败就是一次口服砒霜的经历。5. 成年人: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口服砒霜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坚强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