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迟旆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ípèi

迟旆

拼音chí pèi

注音ㄔㄧˊ ㄆ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旗帜缓慢前移。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然后鑾戎薄临,驍虎百万,六军徐轨,五輅迟旆。”

基本含义

  • 指行动迟缓、拖延的意思。

详细解释

  • 迟旆是由“迟”和“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迟指时间晚、行动慢,旆指旗帜,古代军队行进时,指挥官的旗帜一般在最前面,所以迟旆也用来形容行动迟缓、拖延。

使用场景

  • 迟旆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行动迟缓、拖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事进展缓慢、没有进展。

故事起源

  • 迟旆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当时,晋国的骑兵部队在行进中,指挥官的旗帜迟迟没有到达目的地,导致全军行动迟缓。从此,人们用“迟旆”来形容行动迟缓、拖延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迟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做事总是迟旆,让人等得好生无奈。2. 这个项目的进展太迟旆了,我们需要加快速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迟旆与行军队伍中的旗帜联系起来,想象旗帜迟迟没有到达目的地,从而形成行动迟缓、拖延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行动有关的成语,如迎刃而解、迅猛、急不可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每天都迟旆起床,总是迟到上学。2. 初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太迟旆了,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作业。3. 高中生:我们班的班长一直迟旆送作业给老师,让我们都很着急。4. 大学生:论文的进展有点迟旆,我需要加快进度才行。

拆字解意

迟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