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芦中人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ōngrén

芦中人

拼音lú zhōng rén

注音ㄌㄨˊ ㄓㄨㄙ ㄖ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 ,至 江 ,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集>序》:“﹝ 罗生 ﹞困顿颠躓,亦无以异乎芦中人。”

基本含义

  • 指在困境中保持冷静、镇定的人。

详细解释

  • 芦中人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冷静、镇定的人。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智者被困在芦苇丛中,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保持冷静并找到了解脱的方法。因此,芦中人成了形容在逆境中保持沉着的人的象征。

使用场景

  • 芦中人通常用来形容在困难、危险或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自若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赞扬那些在压力下能够保持冷静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静。

故事起源

  • 芦中人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智者被困在芦苇丛中,周围一片茫茫苇海,他不知道如何脱困。然而,智者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最终找到了一根可以支撑身体脱困的芦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镇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语结构

  • 芦中人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像芦中人一样保持冷静。2. 他在遇到危险时表现得像个真正的芦中人,毫不慌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芦苇丛和一个冷静的人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被困在茫茫芦苇丛中,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保持冷静和镇定。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寓言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例如《狐假虎威》和《井底之蛙》等。这些故事通常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当我遇到危险时,我要像芦中人一样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初中生:在考试时,我要像芦中人一样保持冷静,不受压力影响。高中生: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应该像芦中人一样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拆字解意

芦中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