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缓耳在词典中的解释
huǎněr

缓耳

拼音huǎn ěr

注音ㄏㄨㄢˇ ㄦ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垂耳。《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伯乐相马经》:“凡相马之法,先观三羸五駑……谓五駑者,大头缓耳,一駑也。”
    (2).古地名。即 儋耳 。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序:“南服 缓耳 ,西覉 反舌 。”参见“ 儋耳 ”。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讲话不予理会或听之不闻。

详细解释

  • 缓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缓指缓慢、放松,耳指耳朵。缓耳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别人的讲话不予理会或听之不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批评、指责或劝告时,故意装作没听到,不予回应的态度。

使用场景

  • 缓耳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些人面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时的态度。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在工作中,当上级提出批评或建议时,有些人可能选择缓耳不予理会;在家庭中,当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提出批评或忠告时,子女可能会缓耳装作没听到。

故事起源

  • 缓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赵胜的人,他聪明而又机智,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一天,赵胜的一个朋友劝告他要改正这个缺点,但赵胜却装作没听到,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后来,赵胜因为不听劝告而遭受了失败和困境,最终明白了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于是,人们用“缓耳”来形容不听取别人意见的态度。

成语结构

  • 缓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批评总是缓耳不予理会。2.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而不是缓耳不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耳朵缓慢地放松下来,表示他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告诉妈妈我想吃零食,但她缓耳不理我。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建议总是缓耳不闻。3. 高中生:他对别人的批评总是缓耳不予理会,导致了他的失败。

拆字解意

缓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