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五辟在词典中的解释

五辟

拼音wǔ pì

注音ㄨˇ ㄆ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五刑。《汉书·霍光传》:“五辟之属,莫大不孝。” 颜师古 注:“五辟即五刑也。”《陈书·后主纪》:“元元黔庶,终罹五辟。”
    (2).五君。《文选·班固<幽通赋>》:“巽羽化于 宣 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李善 注:“五辟,谓 王后 , 元帝 也, 成帝 也, 哀帝 也, 平帝 也。”
    (3).五次征召。 汉 蔡邕 《陈仲弓碑文》:“﹝ 陈寔 ﹞四为郡功曹,五辟 豫州 。” 唐 黄滔 《祭崔补阙》:“五辟三顾,悬榻开樽,不辞小国之权,益切高堂之养。”

基本含义

  • 指五种禁忌或忌讳。

详细解释

  • 五辟指的是五种忌讳,包括:辟邪、辟穀、辟疾、辟哭、辟腥。

使用场景

  • 五辟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忌讳,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场合或特殊时刻要遵守的规矩和礼仪。在现代汉语中,五辟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些事物或行为的忌讳和避讳。

故事起源

  • 五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和人们的迷信观念。在古代,人们相信某些物品或行为会带来不祥之事,因此就形成了忌讳和禁忌的文化传统。

成语结构

  • 五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新人要遵守五辟,不可以哭泣。2. 这个地方有五辟,不允许带有腥味的食物进入。3. 他们家里有五辟,不可以吃谷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五个忌讳的关键词进行联想来记忆五辟,例如:辟邪、辟穀、辟疾、辟哭、辟腥。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忌讳文化,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和习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图书馆有五辟,不可以带有腥味的食物进去。2. 初中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辟是人们要遵守的重要规矩之一。3. 高中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五辟的含义和由来。4. 大学生:在大多数宗教仪式中,都有一些五辟的规定,以示尊重和敬畏。

拆字解意

五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