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鼎
拼音ná dǐng
注音ㄣㄚˊ ㄉ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拿大顶 ”。
基本含义
- 指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详细解释
- 拿鼎是一个古代的典故。鼎是古代的一种用来煮饭、烹调的大型容器,非常重。据说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年轻时因为贫穷而无法拥有自己的鼎,于是他每天都到邻居家借鼎煮饭。尽管孟尝君的邻居不喜欢借给他鼎,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去借。后来,孟尝君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时,曾借助外援修筑了许多鼎,成为了一个拥有许多鼎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最终会获得成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故事起源
-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以聪明智慧和勇敢果断著称。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在面对困境时总是能拿鼎,坚持不懈。2. 尽管遇到了很多挫折,他始终拿鼎不怕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把“拿鼎”这个成语与孟尝君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孟尝君每天拿着鼎去借鼎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尝君的其他故事和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前每天都拿鼎,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拿鼎,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选择了拿鼎,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复习中。4. 大学生:尽管创业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他拿鼎,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