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主持人在词典中的解释
zhǔchírén

主持人

拼音zhǔ chí ré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在1981年的对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主持人,由徐曼小姐主持.之后,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1993年,我国的各电台涌现出大量的节目主持人,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广播主持人年".

    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

    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由固定的真实人物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固定的节目,叫做主持人节目.

详细解释



  •  【示例】

    殷谦:“它要求主持人具备丰富的阅读积累,具备广泛的阅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开阔的精神视野,你才能形成可靠的鉴别能力和可靠的判断能力。这是作为优秀主持人最基本的要素,但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最终决定于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决定于他是否具有真正优秀的主持人的精神气质。”(殷谦《棒喝时代》第二版549页)

    【主持人的类型】

    单一型:播音员改行,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说.

    参与型:参与采,编,播,控,并非完全参与,不起主导作用.

    主导型:采,编,播,控完全由其决定(大型,中型)

    独立型:所有工作由自己完成(小型)

    【主持人须树立的观念】

    1.传播的观念:具有表演性,主要进行传播,靠人际传播,模拟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形象要高于人际传播.

    2.传递信息的观念:少说废话.

    3.交流的观念:处于与听众平等的位置上.

    【主持人需要的素质】

    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党的喉舌,国家的政治导向.(国外也是这样)

    精神素质:(1)高尚的道德情感;(2)完美的人格;(3)较强的应变能力;(4)良好的气质;(5)良好的心理素质

    业务素质:

    (1)深厚的知识底蕴

    "腹有诗书语自华",要做到广,博,精,深.

    (2)良好的语言素养:A.语言要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B.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

    C.较强的口语能力:流利.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简洁,明了,生动,耐听.

    (3)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4)策划和组织能力.策划:有主意,能出点子.组织能力:整个节目制作和操控能力.

    (5)主持人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节目的几种形式】

    采,编,播合一.

    采,编,播合作.

    采,编,播分离.

    主持人节目的三要素:

    真实,固定,主持

    第三节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从事广电等媒体新闻播报的人被称做播音员。

    同模特儿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将信息传达给每个人。就好比模特儿只能体现服饰,不能过度强调自己一样,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一般字正腔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所以说,对于一个播音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语言、音质,形象次之。

    《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

    经2001年12月11日局务会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

    二00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规范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经批准成立的县级(含县级)以上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专职普通话播音、主持人员(以下简称播音员、主持人)。

    第三条 担任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持有《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一印制。

    第四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工作,指导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对播音员、主持人实施监督检查及评估,负责制定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五条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负责中央三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资格审查、颁证和考核换证。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播音员、主持人的资格审查和考核换证。

    第二章 资格的取得

    第六条 基本条件:

    (一)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 熟悉国家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及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并能用以指导业务实践。

    (三) 熟悉并掌握新闻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新闻采编业务能力。

    (四) 嗓音良好,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还须具备较强的形体语言表达能力。

    (六)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

    (七) 具有大专(含大专)以上的学历。

    第七条 资格取得程序:

    (一) 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1、 本人业务工作报告。

    2、 用人单位对申请人政治考查、知识能力考核评价的推荐意见。

    3、 学历证书。

    4、 普通话等级证书及其他有关证明。

    (二)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三) 资格审查合格者参加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四)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申请人进行政治考察和知识能力考核。

    合格者,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颁发《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

    第八条 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由经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授权的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定期举行一次。

    第三章 资格管理

    第九条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拔和培养,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取得《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的,应按要求参加岗位培训。

    第十条 《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有效期限为三年。期满前三个月可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合法换证手续。

    第十一条 申请换证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 三年来播音、主持业务工作报告(不少于3000字)。

    (二) 业务主管单位对申请人三年业务工作的考评鉴定。

    (三) 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四) 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逾期未办理核发换证手续的,不得继续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工作。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由发证机关给予批评、警告等处分:

    (一) 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情节轻微的。

    (二) 播音、主持有较大失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 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撤消其资格,收回《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书》:

    (一) 受到发证机关两次以上批评或警告的。

    (二) 播音、主持有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 触犯国家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五条 证书遗失者应在三十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补证手续。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语言播音员、主持人,出声、出境的编辑、记者、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人事、监察机构应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考核颁证工作的检查、监督、严格按规定办事,防止不正之风。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依照本规定制定具体细则,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备案。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实施。

    新兴的行业——婚庆主持人

    以前的婚礼司仪已经完全不能等同于现在的婚礼主持人。 北京资深婚庆主持人富民先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叫婚礼司仪而叫婚庆主持人,为此我曾翻阅了有关书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这样解释主持人的:负责掌握或处理,如主持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司仪就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在《辞海》中司仪就是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提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 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由此不难看出主持人不仅要当好司仪,还要有掌握、控制、处理庆典全过程的能力。

    首先婚礼庆典是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肯定没有经验,即使以前参加过别人的婚礼或给别人结婚帮过忙,但轮到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因此从婚礼策划到婚礼的每个细节以及迎送亲的注意事项都要为新人考虑到。

    第二、有数以百计的来宾,不仅要秩序井然,还要创造出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让所有来宾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还要时刻关注新人在敬酒当中的动态,避免让新人陷入尴尬。

    第三、协调摄影、摄像、乐队、音响、化妆、礼仪小姐配合、现场道具(烛台;香槟塔;追光灯;烟雾机;泡泡机;冷焰火)、舞台灯光,甚至餐桌摆放、上菜时间等等。

    第四、从容面对巧妙处理突发事件,庆典人多,工作多,事情多,甚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看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了。

    总之,无论是司仪还是主持人我都喜欢,因为是成人之美的好事、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学习、能结交很多朋友、还能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基本含义

  • 主持会议或节目的人,负责组织、引导、调度和控制活动进程。

详细解释

  • 主持人是指在会议、节目等活动中负责主持、组织和引导的人。主持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掌控现场情况,引导讨论和交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使用场景

  • 主持人常见于各种会议、座谈会、晚会、电视节目等场合。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引导讨论、控制发言顺序、调节气氛、处理突发状况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故事起源

  • 主持人这个词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古代官员中有一类官员专门负责主持和组织各种活动,他们被称为“主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指负责主持会议或节目的人。

成语结构

  • 主持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没有特别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能够很好地掌控现场。2. 这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非常幽默风趣,深受观众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主持人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主持台上,手持麦克风,带领着大家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主持人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主持人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观察优秀的主持人,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控场能力和引导讨论的技巧,提高自己在公众场合中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当一名主持人,带领大家一起玩游戏。2. 初中生:她是班级的主持人,负责组织各种活动。3. 高中生:我很喜欢看电视节目,尤其是那些有幽默风趣的主持人。4. 大学生:参加学校的辩论比赛,我当选为主持人,负责控制发言顺序。5. 成年人:在公司的年会上,我被选为主持人,负责组织晚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