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屦
拼音zān jù
注音ㄗㄢ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屨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 士廉 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 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屨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
基本含义
- 指官员离开官位后隐居在乡间的生活。
详细解释
- 簪屦一词源自古代官员的服饰,簪是官员的发饰,屦是官员的鞋子。官员在离开官位之后,常常选择隐居在乡间,过上淡泊名利的生活,摒弃尘世的浮华与纷扰。因此,簪屦成语形容官员离开官职后过上清贫、宁静的生活。
使用场景
- 簪屦一词常用于描述官员离开官位后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有志于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人。
故事起源
- 簪屦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修齐训》一书中。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宰相张仪辞去官职后,选择隐居在乡间,过上了清贫宁静的生活。他的隐居生活深受人们的赞赏,成为后来官员离职后隐居的典范。簪屦一词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簪屦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辞去了高官厚禄的职位,选择了簪屦乡间,过上了宁静的生活。2. 王老师退休后,过上了簪屦的生活,每天种花养鸟,非常惬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官员离职、隐居乡间的形象联系,想象一个官员脱下簪子和屦子,摒弃尘世的浮华,过上清贫宁静的生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服饰和礼仪,以及古代官员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退休后,过上了簪屦的生活,每天种菜喂鸡,非常开心。2. 初中生: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并没有追求名利,而是选择了簪屦乡间,专心研究科学。3. 高中生:虽然他有机会出任高官,但他却选择了簪屦乡间,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