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信
拼音fú xìn
注音ㄈㄨˊ ㄒㄧ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基本含义
- 指符合言行,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详细解释
- 符信是由“符合”和“信”的合成词语。符合表示相符、一致,信表示诚信、守信。符信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果断,言必信守。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一个诚信守信的表现。
使用场景
- 符信常用于表扬一个人言行一致、守信用的品质,也可用于批评一个人言行不符、不守信用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符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邹阳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邹阳被秦国的赵高用计陷害,被逼害至死。在临死之前,邹阳向赵高发誓,称自己的死绝对不会让赵高得逞。最终,邹阳在死后的墓前,灵魂化为烟雾,化为暴风雨,给赵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这个故事中体现了邹阳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
成语结构
- 符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符信的人,言出必行,守信用。2. 这个商人在生意上一直是符信的,能够信守承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符信这个成语。可以将“符”字联想为两个相符的符号,表示言行一致;将“信”字联想为一个信封,表示诚信守信。通过将这两个联想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有信”、“守信用”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诚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符信的人,他说过的话都会做到。初中生:作为一个班级的班长,我会保证我言行一致,做一个符信的人。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符信是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