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听价唔听斗在词典中的解释
tīngjiàtīngdǒu

听价唔听斗

拼音tīng jià wú tīng dǒu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广州话,拼音:teng1 gaa3 ng4 teng1 dau2

    解释:未了解事实真相急于反应的一种表现

    典故:旧时讲的斗,大别之有两种。一种是小容器,等于勺子。“李白斗酒诗百篇”,是说他喝了一勺子酒就诗兴勃发不可遏止。另一种是大容器,容积为十升。魏晋时代民间盛行的五斗米道,原先是种民众互助组织,拿五斗米去入了道,以后有什么困难,这个民众组织就想法帮助解决。

    大斗原有标准。但由于历史变迁,米斗也有大斗小斗之别。不法商人买卖粮食,往往买入用大斗,卖出用小斗。精明的籴米人,议价前一定要问明用的是大斗还是小斗。

    但偏偏有些“大头虾”,即不大动脑子的人,常被不法商人的小花招迷惑。甲米铺十二个铜板一斗,乙米铺每斗只卖十一个铜板,于是赶紧跑到乙铺去买,不料回来一折算,反而吃了亏。

    故此,广东人用“听价唔听斗”来形容那些急于反应而不顾细节的人

    同、近义词:马大哈

基本含义

  • 指听到了高价,却不听斗价;形容贪心不足,不满足现状。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市井生活。在古代,市场上买卖商品时,买家和卖家会进行讨价还价。斗价是指买家以比卖家标价低的价格还价,而高价则是指买家同意以比标价高的价格购买商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有些人明明知道商品的实际价值低,但听到高价就心动,不愿意接受低价,表现出贪心不足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不满足现状的人。比如,当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待遇已经很好了,但还是不满足,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市井生活。在古代,市场上买卖商品时,讨价还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市井生活中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听”、“价”、“唔”、“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但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这个成语的特定含义。

例句

  • 1. 他明明知道这个商品的实际价值只有十块钱,但还是听价唔听斗,坚持要求卖家卖二十块钱。2. 她总是听价唔听斗,从不满足现状,所以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市场上买东西,他听到高价就心动,不愿意接受低价,表现出贪心不足的行为。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丰富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听价唔听斗,一定要买最贵的玩具。2. 初中生:她总是听价唔听斗,不满足自己的成绩,总是想要考第一名。3. 高中生: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但还是听价唔听斗,要买名牌包包。4. 大学生:他们明明知道这个房子的实际价值低,但还是听价唔听斗,坚持要卖高价。

拆字解意

听价唔听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