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戾
拼音yè lì
注音ㄧㄜˋ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传说之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謁戾之山 ,其上多松柏,有金玉。 沁水 出焉,南流注於 河 。”《淮南子·墬形训》作“楬戾”。
基本含义
- 谒戾指的是向恶势力投降并迎合其意图,背离正义和原则。
详细解释
- 谒戾源自《尚书·虞夏书·夏书·大禹谒帝书》:“帝曰:‘尔有罪,尔戾。尔谒于我,尔敢辞乎?’”意为大禹对上天的恶行进行了谒见,被上天指责说:“你有罪,你违背了正义,你来谒见我,你敢辩解吗?”从此,谒戾成为表示投降恶势力、背离正义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谒戾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出于私利或地位考虑而投降恶势力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官员、商人等在面对不正当的要求时迎合其意图,背离了原本应有的正义和原则。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讲述了大禹作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在治理天下时受到了来自上天的考验。大禹被上天指责说他投降了恶势力,迎合了恶势力的意图,从而背离了正义和原则。
成语结构
- 谒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谒”表示谒见、拜访,而“戾”表示背离、违背。
例句
- 1.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谒戾,迎合了那些恶势力的要求。2. 这位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原则,谒戾投降了那些黑暗势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谒戾”拆分为“谒”和“戾”两个字来记忆。在记忆时,可以将“谒”理解为拜访、见面,将“戾”理解为违背、背离。通过联想,将拜访与违背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和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大禹的故事以及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成语。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为了取悦班里的坏孩子,谒戾违背了老师的规定。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大禹谒戾的故事,我们都深受启发。3. 高中生: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谒戾投降恶势力的现象,深感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