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击弱
拼音bì qiáng jī ruò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ì qiáng jī ruò ㄅㄧˋ ㄑㄧㄤˊ ㄐㄧ ㄖㄨㄛˋ
避强击弱(避强擊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
基本含义
- 避开强者,打击弱者。
详细解释
- 避强击弱是指在面对强者时避让,而对弱者进行攻击。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不公平的竞争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应该选择避免与强者直接对抗,而应该寻找弱者作为攻击的目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在竞争、斗争或战争中的策略选择。它可以用来指导个人或团队在面对强势对手时采取的策略,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欺负弱者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法书籍《孙子兵法》。其中有一句话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思是战争中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战胜敌人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避强击弱的战略就是其中之一。
成语结构
- 避强击弱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避”表示避免、回避,“强”表示强者,“击”表示打击、攻击,“弱”表示弱者。
例句
- 1.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应该避强击弱,寻找那些市场份额较小的领域。2. 这个国家一直坚持避强击弱的外交政策,与强大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同时支持弱小国家的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避强击弱”这个成语与“避让强者,打击弱者”这个简单的口诀相结合,通过反复背诵和运用来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兵法的知识,如《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避强击弱的战略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打篮球比赛中,避开那个强队,击败了那个弱队。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避强击弱,关心和帮助那些被欺负的同学。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避强击弱,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而不是只关注强势集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