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谴发在词典中的解释
qiǎn

谴发

拼音qiǎn fā

注音ㄑㄧㄢˇ ㄈㄚ

繁体

基本解释

  • 谴责揭发。《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 王肃 注:“谴,谴让也。发,始发露。”

基本含义

  • 指对错误、罪行进行谴责和惩处。

详细解释

  • 谴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谴指责,发指发动、施行。谴发表示对错误、罪行进行谴责和惩处,是一种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使用场景

  • 谴发常用于描述对犯罪行为、不正当行为或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惩处的情况。可以用于法律、道德、教育等领域。

故事起源

  • 《庄子·德充符》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块别人丢弃的玉,他拿起玉石并没有归还给失主,而是自己带回家。他的儿子看到后告诉他,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归还玉石。父亲意识到儿子的正确,决定将玉石归还给失主,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谴责和反思。从此,人们用谴发来形容对错误行为进行谴责和惩处。

成语结构

  • 谴发由两个汉字组成,谴和发。谴作为动词,表示谴责;发作为动词,表示发动、施行。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发。2. 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公开的谴发。3. 这个公司因为丑闻被媒体谴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谴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人们围住,大家对他进行谴责和惩处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法律的重视,以及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和惩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同学们作弊的行为进行了谴发。2. 初中生:社会上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谴发是必要的。3. 高中生:媒体对政府的不当行为进行了公开的谴发。

拆字解意

谴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