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蓝涅皂
拼音rǎn lán niè zào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rǎn lán niè zào ㄖㄢˇ ㄌㄢˊ ㄋㄧㄝ ˋ ㄗㄠˋ
染蓝涅皂(染藍涅皂)
谓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姚司马 者,寄居 汾州 ……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
基本含义
- 染上蓝色的皂
详细解释
- 指人的品行受到恶劣环境或恶劣人物的影响,变得不正派、不纯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不良环境中逐渐受到负面影响,品行逐渐堕落。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西域征战期间,因为环境恶劣,没有皂可用,只能用蓝色的颜料染皂,使得皂变得不纯洁。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品行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正派、不纯洁。
成语结构
- 染蓝涅皂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染蓝”是动词短语,表示将皂染成蓝色,“涅皂”是宾语,表示被染成蓝色的皂。
例句
- 1. 他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环境中,他渐渐染蓝涅皂了。2. 这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越来越差,很容易让人染蓝涅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染蓝涅皂”与人的品行受到恶劣环境影响而变得不正派、不纯洁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关人的品行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如何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正直和纯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坏孩子,他要小心不要被他们染蓝涅皂。2. 初中生:在这所学校里,一些学生的行为很不端正,容易让其他同学染蓝涅皂。3. 高中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会影响到年轻人,使他们逐渐染蓝涅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