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潜遁在词典中的解释
qiándùn

潜遁

拼音qián dùn

注音ㄑㄧㄢˊ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隐退。《三国志·魏志·王烈传》:“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贞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见乌支丹穴,密有潜遁之意。”
    (2).暗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师旷 邢伯 闻鸟乌之声,知 齐 师潜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中外讹言益甚,或言‘某将輒奔赴’,或传‘某军私聚哭’,大抵皆反矣;朝士潜遁者前后数人,私窃以家去者甚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一夜暴风雨,乃乘长老方祷,潜遁出寺。”

基本含义

  • 指隐藏、隐匿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潜遁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潜指隐藏、隐匿,遁指逃离、躲避。潜遁的基本含义是指隐藏自己,躲避他人的追踪或注意。

使用场景

  • 潜遁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隐藏起来,不愿被人发现或追踪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逃避追捕的犯罪分子、躲避追债的债务人,或者是躲避繁忙的工作、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 潜遁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师。伯牙和他的好友钟子期是知音,他们常常一起演奏音乐,互相欣赏。然而,有一天,钟子期突然去世了。伯牙非常伤心,他决定放弃音乐事业,隐居起来,不再演奏。他把自己的琴藏起来,不再见任何人。这个故事成为了潜遁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潜遁是一个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在城市的角落里潜遁了好几年,再也没有露面。2. 这个艺术家不喜欢媒体的关注,他选择潜遁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潜遁与隐藏、隐匿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悄悄地潜入水中,完全隐匿起来,躲避他人的追踪。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隐藏、隐匿相关的成语,如潜伏、潜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把自己藏在了柜子里,潜遁了起来。2. 小学生:小红不喜欢上台表演,她选择潜遁在观众席上。3. 中学生:考试前,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潜遁起来专心复习。4. 大学生:她不喜欢社交活动,总是潜遁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

拆字解意

潜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