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吏典在词典中的解释
diǎn

吏典

拼音lì diǎn

注音ㄌㄧˋ ㄉ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元 、 明 、 清 府县的吏员。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个吏典,是衙门里人,岂不知法度!”《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众皂隶们一齐上,把这老人拿下,打了十板。众吏典都来讨饶。”《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 十八年,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基本含义

  • 指官吏的法律规章和律法条文。

详细解释

  • 吏典是由“吏”和“典”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吏”指的是古代官吏,也就是政府官员;“典”指的是法律规章和律法条文。吏典原本指的是官吏们遵守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官府的各项规章制度。

使用场景

  • 吏典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僚体制和官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官员应该遵守法律和规定,履行职责,严谨执法。在现代社会中,可以用来形容官场上的官僚主义和官员应该遵守的行政规章制度。

故事起源

  • 关于吏典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推测吏典一词的起源与古代的官府制度相关。在古代中国,官吏们需要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和律法条文,以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吏典的概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

成语结构

  • 吏典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我们应该遵守吏典,严格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2. 官员们应该以吏典为准则,廉洁执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吏典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办公室里翻阅厚厚的法律条文,认真遵守吏典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府制度和官员的职责,以加深对吏典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吏典,不准迟到早退。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以吏典为准则,带头遵守校规校纪。3. 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不法行为,我们要守住底线,遵守社会的吏典。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吏典执行,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拆字解意

吏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