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讳
拼音miào huì
注音ㄇㄧㄠˋ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魏书·崔玄伯传》:“ 崔玄伯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名犯 高祖 庙讳。”《旧唐书·韦贯之传》:“ 韦贯之 本名 纯 ,以 宪宗 ( 李纯 )庙讳,遂以字称。”《新五代史·职方考》:“ 镇州 故曰 成德军 , 梁 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 武顺 。”按,“成”与 梁太祖 父 朱诚 之名谐音。
基本含义
- 指对尊敬的神灵或圣地进行严肃的尊重和保护,不得有任何侮辱、玷污之行为。
详细解释
- 庙讳源自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观念,认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们应该对神灵表示敬畏和尊重。庙讳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对神灵或圣地进行严肃的尊重和保护,不得有任何侮辱、玷污之行为。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对尊重他人、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庙讳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神灵、圣地、传统文化等的敬畏和尊重。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些事物或人的尊重,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些人不尊重传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庙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可侵犯。如果有人敢对神灵进行亵渎或玷污,就会遭到天谴或神灵的惩罚。因此,人们对庙宇和神灵都非常尊敬,不敢有任何不敬之举。
成语结构
- 庙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庙”,第二个字是“讳”。
例句
- 1. 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们应该庙讳传统文化,不能随意玷污。2. 这个人不懂礼貌,完全没有庙讳的意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庙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庙宇前,感受到庙宇的庄严和神圣,然后告诫自己要庙讳,不得有任何不敬之举。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以更好地理解庙讳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庙讳老师,不敢对老师说不敬的话。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庙讳我们的祖先和传统文化。3.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庙讳历史事实,不能歪曲和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