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梧槚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

梧槚

拼音wú jiǎ

注音ㄨˊ ㄐ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梧榎 ”。 1.榎,同“ 檟 ”。梧桐与山楸。两者皆良木,故以并称,比喻良材。《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檟,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孙奭 疏:“梧,桐也;檟,山楸也;樲棘,小酸枣也。梧檟可以为琴瑟材,是良木;小酸枣,无用之才也,是贱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知天说》:“梧檟培矣,而荆棘亦滋也;参蓍产矣,而乌附亦植也。”
    (2).喻人才。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云裘数曲秀兰蕙,凤盖相摩擢梧榎。”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孰分与梧檟之樲棘乎!”

基本含义

  • 指仁人志士心怀天下,立志报国。

详细解释

  • 梧槚是一种树木,常用来比喻有志向的人。这个成语表示仁人志士怀有报国之心,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别是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故事起源

  • 梧槚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年》。当时,齐国有一位名叫梧槚的人,他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后来,梧槚成为了一个代表有志向的人的象征。

成语结构

  • 梧槚成语的结构是“梧槚”。

例句

  • 1. 他是个梧槚之才,一定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2. 这位年轻人有着梧槚精神,他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梧槚成语与有志向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有志向的人站在梧槚树下,决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梧槚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以及仁人志士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梧槚,为国家做出贡献。2. 初中生:他是班级里的梧槚,总是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学习。3. 高中生:我要成为社会的梧槚,为人民谋福祉。4. 大学生:我们应该怀揣梧槚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拆字解意

梧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