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牙咧嘴
拼音zī yá liě zuǐ
注音ㄗㄧ ㄧㄚˊ ㄌㄧㄝ ˇ ㄗ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1).露出牙齿,咧开嘴巴。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在那些血腥的日子里, 潍河 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呲牙咧嘴。”
(2).形容相貌凶狠或样子难看。 方之 《内奸》:“他们( 日本 鬼子)呲牙咧嘴叽哩咕噜了一阵,两个青年答不上来,被当场枪杀了。”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反扫荡》:“佛像也被炸得东倒西歪,呲牙咧嘴。”
(3).形容难以忍受的怪模样。 王传盛 徐光 《少年铁血队》六:“进了木屋,小个子特务,呲牙咧嘴地喊着:‘啊唷,屋里好冷哪!’”
基本含义
- 形容恶狠狠地露出牙齿,表示极度愤怒或嘲笑。
详细解释
- 呲牙咧嘴是一个动作词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愤怒或嘲笑而狠狠地露出牙齿。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们在生气或嘲笑时的表情和动作。
使用场景
- 呲牙咧嘴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表达愤怒或嘲笑的情绪。它可以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看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或者当某人被嘲笑时。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途中遇到了一只大蛇,他非常害怕,但是他咬紧牙关,瞪大眼睛,嘴角上扬,发出了“呲牙咧嘴”的表情。这个故事成为了呲牙咧嘴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呲牙咧嘴是一个由两个动作词语组成的成语,呲牙表示狠狠地露出牙齿,咧嘴表示嘴角上扬,形成一种嘲笑或愤怒的表情。
例句
- 1. 他看到了那个讨厌的人后,不禁呲牙咧嘴地表示不满。2. 孩子们在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后,都呲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呲牙咧嘴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生气或嘲笑的人,他狠狠地露出牙齿,嘴角上扬,形成了呲牙咧嘴的表情。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龇牙咧嘴”、“咬牙切齿”等,来扩展对于表情和情绪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同学们在课间嘲笑我时,我呲牙咧嘴地回击了他们。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输了,非常愤怒地呲牙咧嘴地离开了比赛场地。3. 高中生:听到老师的冷嘲热讽,他不禁呲牙咧嘴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4. 大学生: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不由自主地呲牙咧嘴地表达了自己的失落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