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法赙在词典中的解释

法赙

拼音fǎ fù

注音ㄈㄚˇ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官吏死后,朝廷按规定赠给的治丧财物。《汉书·何并传》:“告子 恢 ,吾生素餐日久,死虽当得法賻,勿受。”《旧唐书·杨绾传》:“况歷官有素丝之节,居家无匹帛之餘,故饰以华衮,增其法賻,备膺典策,载賁朝经。”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旗帜、纛帜。

详细解释

  • 法赙是古代军队中的旗帜或纛帜。旗帜是军队的象征,代表着军队的统一和团结。法赙常常被用来形容军队的威武和壮丽。

使用场景

  • 法赙一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和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用来形容军队的气势和威严。

故事起源

  • 法赙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天下时所见到的各国军队的旗帜和纛帜。这些旗帜和纛帜的威武壮丽给秦始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京城后下令制作了一面更加庄严壮丽的法赙。

成语结构

  • 法赙是一个双音节成语,由“法”和“赙”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手持法赙,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敌人的领土。2. 军营中的法赙高高挂起,象征着军队的统一和力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法来记忆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军队中的旗帜,高高挂起,象征着军队的威武和壮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军事制度和军旗的演变,以及古代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法赙是古代军队的旗帜。2. 初中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看到了各国军队的法赙,觉得非常壮观。3. 高中生:在古代战争中,法赙是军队的象征,代表着军队的统一和力量。4. 大学生:法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形容军队的威武和壮丽。

拆字解意

法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