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宅
拼音hún bù shǒu zhái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hún bù shǒu zhái ㄏㄨㄣˊ ㄅㄨˋ ㄕㄡˇ ㄓㄞˊ
魂不守宅
见“ 魂不守舍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思虑过多,心神不宁,不能集中精力。
详细解释
- 魂不守宅原指灵魂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不在自己的居住地。引申为指人的思绪离开了当前的地方或事物,无法集中精力。比喻心思不定,无法专心做事。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情时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他人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故事起源
- 相传,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的魂魄离开了身体,游荡在外,不愿回到自己的居住地。醒来后,他感到自己思虑过多,无法集中精力。于是,他用“魂不守宅”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成语结构
- 魂不守宅
例句
- 1. 他上课时常常魂不守宅,老师批评他注意力不集中。2. 她在工作时总是魂不守宅,经常犯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魂不守宅”与一个人离开家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出思维离开了当前的地方或事物,难以集中精力的含义。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的灵魂离开了自己的身体,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外,无法回到自己的家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维不集中、缺乏专注力相关的成语,如“心不在焉”、“神游物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做作业的时候总是魂不守宅,经常写错字。2. 初中生:我在考试的时候,有时会魂不守宅,导致没能发挥好。3. 高中生:我哥哥准备高考的时候,整天魂不守宅,老是想着其他事情。4. 大学生:我室友在写论文的时候总是魂不守宅,喜欢玩手机,影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