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桴木在词典中的解释

桴木

拼音fú mù

注音ㄈㄨˊ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木筏。 晋 王嘉 《拾遗记·少昊》:“或乘桴木而昼游,经歷 穷桑 沧茫之浦。”

基本含义

  • 指木料质地坚硬,不易腐朽。

详细解释

  • 桴木是一个比喻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坚韧不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桴木是一种木料,质地坚硬,不易腐朽,因此成为比喻人格坚韧的象征。

使用场景

  • 桴木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毅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坚韧不拔。在励志、鼓舞人心的场合,可以使用桴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坚强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关于桴木的起源没有确切的故事,但它常常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桴木被视为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木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成语结构

  • 桴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意志坚如桴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2. 她的毅力就像桴木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挑战都能够克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桴木与坚硬、不易腐朽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棵桴木旁边,他的身体也变得坚硬而不易动摇,象征他的坚韧不拔。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木材象征意义,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坚如磐石”、“坚贞不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毅力就像桴木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2. 初中生:在考试前夜,他坚持不睡觉,学习到深夜,真是桴木一样的毅力。3. 高中生:他在面对家庭困境时展现出了桴木一样的坚韧,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他的桴木精神使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拆字解意

桴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