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科役在词典中的解释

科役

拼音kē yì

注音ㄎㄜ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征发徭役。《新唐书·狄仁杰传》:“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情危事迫。”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魏野 ﹞卒赠著作郎,仍詔子孙租税外,其餘科役皆无所预。” 宋 王钦臣 《王氏谈录·唐三宗像》:“其画亦当时之跡,每持以见县官,免科役。”

基本含义

  • 科举和役使,指科举制度下被选中的人承担公职。

详细解释

  • 科役是由“科举”和“役使”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而役使则是指派人承担公职。科役的含义是指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承担公职,履行职责。

使用场景

  • 科役一般用于形容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承担公职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古代科举制度下的官员,也可用于形容现代选拔制度下的公务员或其他职位。

故事起源

  • 科役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达到鼎盛于唐宋时期,直到清末废止。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使得人才得以进入政府机构,履行公职。科役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承担公职的情景。

成语结构

  • 科役的结构是由两个成语组成,分别是“科举”和“役使”。

例句

  • 1. 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科役。2. 通过科役,他进入政府机构,开始履行公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科举制度和役使这两个词语的意义,来帮助记忆科役这个成语的含义。科举代表考试选拔人才,役使代表派遣承担职责,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承担公职。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其对社会的影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役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科役成为了学校的班长。2. 初中生:她通过科役成为了学生会的主席。3. 高中生:通过科役,他进入了省级的学术研究机构。4. 大学生:他通过科役成为了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级经理。

拆字解意

科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