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蛩
拼音juě qióng
注音ㄐㄩㄝˇ ㄑㄩ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蹷蛩”。《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两者关系亲密无间。 清 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运丁叔季谁 牙钟 !不如收视反听聪,与君相知如蹷蛩,试叩 铜山 应 洛 鐘。” 清 魏源 《题汤雨生<双笠图>》诗:“忽然挂冠戴双笠,飘然来作六代江山之寓公,喁于唱和如蹷蛩。”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经历了一次挫折之后,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并取得成功。
详细解释
- 蹶蛩是由“蹶”和“蛩”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蹶指摔倒、跌倒,蛩指蟋蟀。蹶蛩的意思是蟋蟀摔倒后能重新站起来,比喻人或事物经历了一次失败或挫折后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并取得成功。
使用场景
- 蹶蛩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困境后能够坚持不懈,重新振作起来并取得成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故事起源
- 蹶蛩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据说,有一次庄子看到一只蟋蟀被捕蝉的翅膀击倒在地,但它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振翅高飞。庄子看到后感叹说:“蹶蛩者,其志也坚,其骨也硬,不可夺也。”从此,蹶蛩成为了形容一个人能够在失败后重新振作起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蹶蛩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动词“蹶”和名词“蛩”组成。
例句
- 1. 他经历了一次失败,但他是个蹶蛩,很快就重新站起来了。2. 在困境中,我们要像蹶蛩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蟋蟀被击倒后又重新振翅高飞的形象,来记忆蹶蛩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是个蹶蛩,即使考试不及格,我也会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初中生:虽然我在篮球比赛中被对手扣了一次,但我像蹶蛩一样,重新站起来,继续比赛。高中生: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相信自己是个蹶蛩,我会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梦想。